《同性戀變異性戀》澳洲電影《同甘共苦》被中國改編上映 - 保守價值觀如何為美國好萊塢帶來電影的黃金時期
- AiNews 
- Oct 16
- 3 min read
今天來談一則娛樂新聞,輕鬆一點,但跟中國有關。我平常不太提到中國大陸,因為我不是來自那裡,而且我對中國共產黨這個政權有非常強烈的排斥。這個政府過去害死了超過六千萬人,每年仍有上百萬嬰兒被殺害。這是個價值觀扭曲、奴役人民、極其糟糕的政權。
只是這次新聞的焦點,是中國最近竄改了一部外國電影。原片裡有一對同性戀伴侶,但到了中國上映時,竟然被改成一男一女的異性伴侶。
報導指出,一部澳洲恐怖片在中國上映前被數位竄改,原本畫面裡三個男人站在一起,中間矮個子被「換頭」成了女性,不過看起來還算自然。
這部電影叫《Together》,由 Dave Franco 和 Allison Brie 主演。9 月 12 日在中國部分戲院上映,但因為官方覺得片中「色彩太多」、特別是帶有淡紫色意味的元素過多,所以乾脆改掉,把其中一個男性角色換成女性。
就藝術角度來說,這樣的做法非常糟糕。因為沒有經過原作者的同意,就竄改內容,把藝術變成符合政治需要的東西,這不健康,也不尊重創作。
但是,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以「文化價值輸出」來說,我必須承認,中國這麼做至少在表面上守住了文化的底線。
雖然中國共產黨本質上就是極端左派政權,但這一回卻做了一件表面上「抵擋左派議程」的事,這本身就是一種矛盾。
美國的 Hays Code
這讓我想到美國娛樂圈歷史上的一個時期——Hays Code。從 1934 到 1968,電影界實施了一系列自律的規範,目的就是守護家庭、保護兒童、強化信仰,避免真理被扭曲。
這並不是政府立法,而是娛樂圈自己建立的框架。
當時的基督徒與天主教徒電影人立下規矩:「我們要守護文化,要讓電影建造下一代。」結果是,那段時期誕生了無數經典:《亂世佳人》、《綠野仙蹤》、《美好人生》、《殺死一隻知更鳥》、《公民凱恩》…
這些作品不只是娛樂,而是塑造了價值觀,使家庭更加穩固,社會更加健康。
在 Hays Code 之前,美國電影幾乎充滿了色情與暴力。
像 1932 年的《Freaks》,就是靠衝擊感來吸引觀眾,畫面噁心卻毫無意義。這就是人性——當沒有限制,藝術自然墮落。但在 Hays Code 的黃金時代,因著自我約束,藝術反而誕生出真正有價值的作品。
聖經在《箴言》25:28 說:
「人不制伏自己的心,好像毀壞的城邑,沒有牆垣。」
Hays Code 就像是一道牆,讓文化得到保護。
但當基督徒放下自律,追求毫無節制的「自由」時,社會並不是進入「後基督時代」,而是回到了「基督來之前」的黑暗時代,甚至更墮落。
耶穌在《馬太福音》12:43–45 講過一個比喻:污鬼離開人身,卻帶回七個更惡的鬼,比之前更壞。這正是今日西方文化的寫照。
真正的答案,不是政府強制,因為那最多只是暫時壓制。真正的答案是聖靈的內住,是基督徒自律與更新。
保羅在《哥林多前書》9:27 說:「我是攻克己身,叫身服我,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,自己反被棄絕了。」
如果基督徒今天願意再次作鹽作光,靠著聖靈自律,重新建立正確的價值觀,那麼不只是電影,整個文化、整個世界都能翻轉。
中國這次竄改電影,把同性戀伴侶改成異性伴侶,表面上看似守護了文化,但其實只是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。
這就像聖經中的約西亞王。他拆毀丘壇、粉碎偶像、恢復律法,帶領百姓守逾越節。表面上看似復興,但聖經記載百姓的心並沒有真正回轉。等到約西亞一死,國家又回到敗壞,最後走向亡國。
聖經說:「他們心懷二意,現今要定為有罪;耶和華必拆毀他們的祭壇,毀壞他們的柱像。」(何西阿書 10:2)
外在規範可以壓制罪,卻不能根治罪。心若不更新,最終還是走回敗壞。
所以,今天這則娛樂新聞,看似小事,其實觸及文化的根源。問題的解答從來不在政府,而在基督徒是否願意起來自律,是否願意在聖靈裡重建價值觀。
弟兄姊妹,現在正是翻轉文化的時刻。華人教會、台灣教會不能缺席。基督徒不能再軟弱。願我們都成為鹽與光。
以上新聞由 Ethan 整理撰稿,更多美國焦點新聞、時事與深度分析,請鎖定《今日愛報導》。
Comments